2019年6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C讲席教授陈国青在“人文清华”发表了一次关于大数据的演说,他表示,在2016年美国进行选举的时候,有一家英国数据公司(名字叫“剑桥分析”,英文简称是CA)利用心理画像影响和预测了选举结果。它根据搜集到的大量数据,包括千万级的Facebook数据,使用国际心理学界比较有名的Ocean,中文说法是“大五人格”,刻画选民的心理或者人格特征,也就是它能够分析一个人喜欢什么、担忧什么、价值观和态度,将这些绘制成心理历程或数字脚印,以此来推测选举结果。用该公司CEO的话来讲,他们可以预测每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We were able to from a model to predict the personality of every single adult in the U.S.A——NIX CEO of CA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性格奥秘的探索,从医生治疗精神病人、军队挑选士兵、企业招聘员工……到总统选举,人类一直想通过解析性格密码,实现认知自我、预测行为,甚至掌控命运。细数过往性格测评理论,主要有两类:以MBTI、九型人格等为代表的“类型说”,和以16PF、大五人格为代表的“特质说”,各中优劣我们暂不置否,但大五人格确实是人类性格研究之路上独特的存在。

大五人格的评价

麦克雷曾说:“如果我们能从人格理论的研究历史中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许许多多不同的途径最终都通向了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这是人类共通的人格维度。”

美国工业组织心理学会(SIPOP0)文献:“大五人格测试中的尽责性和情绪稳定性维度,可以稳定地预测绝大多数岗位人员的工作业绩;而外向性和亲和力维度则对人际交往为主的工作(如销售)非常重要;研究还表明个性特质能预测工作表现和业绩结果、工作满意度、领导有效性以及其他重要的工作行为和态度。”

大五人格是实证研究的成果,比起其他理论推断的测评工具更贴近现实,使用效果也得到了一些好评之声。大五人格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如何做到预测的?本文将系统为大家介绍。

01

大五人格的诞生之路

研究大五人格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个概念,什么是“性格”?它有很多种说法:“每个人能够区别于他人的、特有的心理上或行为上的特性。”“能够区别人与人之间不同,是每个人独有的行为思考方式,可以说是每个人典型的思想、感觉、行为方式。”“是通过日积月累对于环境和自身感知、联系和联想而得来的。个性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能够显著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性格到底有多少种?有没有极具代表性的几个维度就能把绝大多数人区分开?在描述人的特点时,能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口径来衡量和形容?

历史总是不乏英雄。1844年,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在《性格的评估》中提出词汇分类,是词汇学的起源。词汇学假说认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会被赋予描述的词汇,重要的人格特征一定在词汇中体现出来,越重要的特征,就越有可能被浓缩成一个词来表示。如果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特点,大家肯定就会找个词来描述这个特点,如果把意思相近的词归类,就能对人格进行分类了。

心理学家们从最初的十几万性格词汇中,不断去粗取精,利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最终多项研究结果都指向了五个粗壮的性格维度。

Ø  开放性(openness):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Ø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Ø  外倾性(extroversion):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Ø  宜人性(agreeableness):具有信任、利他、直率、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Ø  神经质性(neuroticism):难以平衡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情绪的特质,即不具有保持情绪稳定的能力。

02

大五人格的五大维度

大五人格因具有五个维度,因而得名大五,其他中文名称也叫人格海洋、五因素模型,英文中也叫BIG FIVE、OCEAN、Five-Factor Model、NEO-PI-R等。每个维度上得分高低不同,那么具体性格表现也不相同。详见下图。

五大维度名称、定义、二级维度和特点如下:

03

人格画像的解读

大五人格测评一般采用标准十分制,也就是根据性格得分在人群中的位置,来判断性格表现。我们先从简单的人格画像来解读一下。

W型个人的简单解读:

大五人格测评应用各种人才管理场景,比如选拔优秀领导者、销售人员适合卖何种产品、技术人未来向研究还是维护方向发展等。

04

总结

大五人格是研究人性格的工具,它呈现出特点、优势、劣势,我们到底如何看待?有一位学者的观点是比较中肯的:“接受你是谁,但不向命运低头。”联想到近期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哪吒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特殊的存在,性格也许让我们无法做乾坤逆转,但我们可以在认知自我之后,有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让自己主动迎接和适应未来的挑战。

“我们的船很快就会到,如果我们出去迎接它的话。” ——E·C·麦肖齐《一万四千句妙语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