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规划中,经常要用的是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测试。该测试的题目很容易获取,测试分数也容易计算出,但测试结果的解读及应用,老师们可能各有各的办法。到底哪些方式更符合要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更科学合理?这是生涯老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从 2011 年开始使用该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到今天感觉对该测试的解读有了点眉目,分享于此,希望对同仁们有所益助。

通过特定软件的网络测试,或者课堂纸面形式的霍兰德测试之后,学生将得到六个分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步骤,从字面到实际两个角度,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

第一步:简介霍兰德代码的理论假设和主要意图,图示如下:

第二步:标注分数,画出图形。 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霍兰德代码的六个分数分别标注在下列图示中,并将边线连接成一个六边形。

第三步:简介霍兰德模型

这里的顺序是:

主代码——相邻代码——相隔代码——对角线代码;

实线切割后,形成“人——物”兴趣倾向的差异;

虚线切割后,形成“数据——主意”兴趣倾向的差异;

要寻找到重叠最大的那一块。

第四步:在职业群中,寻找可能从事的职业

这一步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职业群的相关资料,打印分发给学生。以方便学生课堂上依据职业群的资料,直接寻找与自己的霍兰德主代码及代码分析结果相符的职业和岗位。这里的关键是职业群资料。

笔者找到一些职业群的资料,但内容比较多,在这里不方面呈现。需要的老师,请直接在公众号页面发消息,并留下联系方式,欢迎交流。

第五步,采访职业人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的设计,意在现实化。在前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学理论,记理论。这不是生涯教育的目的所在。生涯教育要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了解真实社会,并在行动和体验中获得成长。所以对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的学习,最后一定要落到活动中,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职业和职业人。

第六步,小组学生演示采访成果。

由于尊重当事人保密的要求,这里不便展示学生采访的视频和音频作品。但在采访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他们需要挣脱以“学习忙,没时间采访”为借口的固有习惯;需要沟通和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需要展示询问能力、摄像技术、后期制作水平、总结讲解能力等,才能完成这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