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文卿 多年测评咨询顾问经验,多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主要参与者,多家企业的合作顾问。

导读| 冬哥   测评工具开发实在是一门技术活,而这个技术活却没有特别公认的工具和方法/流程,几乎都是各家自成体系。不过在我看来,简单地说,开发测评工具不论是LGD,还是案例分析或者公文筐,无外乎编个故事,故事要求有背景(行业、发展阶段、组织结构、岗位沟通界面),有冲突、有挑战(如业绩持续下滑、品牌严重受损、人员流失居高不下、团队表面和谐等),有任务/目标要达成(如半年内要提升业绩,推动实施全面预算、提振团队士气、突发群众信访事件)。当然也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除 了开发合情合理的故事以外,你还需要测评指标和测评工具的适配性,也就是常说的评价矩阵,比如考察沟通影响力,可以设计成“角色扮演”——你的高绩效下属要离职,你作为上级会怎么去和他沟通呢?

再比如本文所详细论述的LGD开发,——它常常用来考察哪些能力要项呢?各位可以自行思考下,再看本文。

前言| LGD(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设计,从09年起我就开始涉及此领域,至今也是小十年。在这些年中,我目睹了LGD的设计由复杂到简单的变迁过程。现在的不少出题者看来,LGD的设计是小事一桩,设计时信手拈来,只需在逻辑上具有“两难性”即可。但是,在我看来,好的LGD设计,一定要和企业招收的岗位密切相关,且思维路径需要设计周密,不能只是让学生“有话说”。

下面我分享4年前我主导设计的某制造型企业校招时的LGD,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4 年前,我还在国内某家咨询公司,当时我们接到某大型制造型企业的需求,要求帮助他们设计校招LGD,招聘对象为211、985的学生,综合院校或理工院校。涉及数十个岗位,要求设计多套LGD,每套题目覆盖多个岗位。

我需要设计的题目,针对岗位是工艺(工艺改进优化等)和质量(QA、QC等)。客户要求重点考察分析式思维、概念式思维以及过程中对品质的关注。

从客户背景和测评维度,我注意到,设计的题目必然是一个纯工科的题型。一方面这家企业主要从事PCB相关产业,一方面像“分析式思维、概念式思维”这些都是理工科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这就为整个题型的设计定了基调。

然后,我需要在设计中清晰地展现“逻辑路径”和“概念关系”,这分别针对“分析思维”和“概念思维”。前者,因为工科题型,我排除了文科的“两难”题型,计划设计一个计算题,难度可以类似于初高中程度的题目,但是其中要有陷阱和无效概念。一方面考察学生能否抓住关键问题,一方面考察学生能否分类归纳,也就是考察“概念思维”。

同时,整篇文章还是要有一个概念的展现,即1层概念-2层概念-3层概念-…,一层层展开,类似剥洋葱似的,从而充分考核学生的概念能力。

在考察概念能力,也就是概念式思维的同时,可以设置多种参数,从而考察学生“过程中对品质的关注”。对品质的关注,一定是通过对某种参数的评估所具体展现的。

好了,那么整体的框架就非常清晰了,工科题型-计算-概念-参数,这几个约束条件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找合适的素材了。

我锁定工艺类的资料,发现PCB设计中有一个钻孔的资料,很适合我的题型。

下面是开头(有删节,为了便于辨认,题目和资料用斜体表示)

PCB 的生产工艺简介

在钻孔这一步,看起来比较简单,只是把生产板放在钻机上钻孔,其实那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实际上钻孔是一道非常关键的工序

大家注意,我已经开始展现第一层概念,即PCB生产工艺的流程,并直接指向钻孔。

接下来我看到钻孔的方法、钻孔使用的工具、钻孔出现的问题,这其中,只有钻孔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我需要涉及“分析思维”,就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方法、工具,这顶多是概念层面的,并不能帮助我引出“分析思维”的测评路径,只有“钻孔出现的问题”有这种可能。然后我依此往下看,看到 以下是经常产生问题的名词解释:

孔位偏移:即对位失准,没有瞄准正确的点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钻孔过程中钻头发生偏移,或者是生产板发生偏移,定位工具使用不当等原因;

孔径过大/过小:即孔径的尺寸不同于标准尺寸,会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钻孔工具规格错误,或者进刀速度不恰当等原因;

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可以深入的材料,它把钻孔遇到的问题具体化了。我思考如何将它引入到我们“分析思维”的层面。前文说到,“分析思维”需要考计算题,那么我何不把钻孔发生问题的次数和需要耗费的时间,作为参数列出来。由此,便是一个乘法的计算题,来计算每个钻孔发生问题所需要耗费的总时间。于是就有了下文。

以下是钻孔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返工所需要工时的图表供参考:

钻孔发生的问题

A 孔位

偏移

B 孔径

过大/过小

C

粗糙

D孔

漏钻

E

未穿透基板

发生次数(每千次钻孔)

12

24

56

8

32

返工所需工时(分钟)

25

40

8

16

12

钻孔发生的问题

A孔位

偏移

B孔径

过大/过小

C孔 壁

粗糙

D孔

漏钻孔

E孔

未穿透基板

发生次数(每千次钻孔)

12

24

56

8

32

返工所需工时(分钟)

25

40

8

16

12

这里面的名词是真实的,数据是我编的。我们说设计LGD,不要怕编数据,只要你编得合情合理就可以。这么一来,“分析思维”的第一层路径就有了,“概念思维”的第二层也有了,就是“钻孔发生问题”的不同类别,这样就构成了从“钻孔”到“钻孔发生问题”的第一和第二层展开。同时,“过程中对品质的关注”也有了,我们观察到“钻孔”发生问题有两种方式定义,分别是发生次数和返工所需工时。

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从“分析思维”来看,我们提出了问题——钻孔发生的问题,还需要设计一个路径,把问题“解决”。由此,我就思考能不能通过提出多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这些手段,在资料里有提到部分,比如说“升级钻机的计算程序”、比如说“提高钻孔工具保养次数”,但是不全。我就通过自己的“脑补”,对这些方法进行补全。得出以下:

方案

解决的问题

引进德国最新钻孔工具

ABD

升级钻机的计算程序

AD

提高钻孔工具保养次数

BE

使用最新的生产板

CE

引进全自动化流水线

ABCDE

方案

解决的问题

引进德国最新钻孔工具

ABD

升级钻机的计算程序

AD

提高钻孔工具保养次数

BE

使用最新的生产板

CE

引进全自动化流水线

ABCDE

补全了以后,尽管有了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还差评估维度,照这样选,我一定选最后一个方案对不对。于是我增加了“成本”和“工期”。

针对以上经常发生的问题,PCB事业部提出了六种备选方案来解决钻孔时经常发生的问题:

方案

成本

工期

解决的问题

引进德国最新钻孔工具

30万

1个月

ABD

升级钻机的计算程序

5万

10天

AD

提高钻孔工具保养次数

20万

/

BE

使用最新的生产板

10万

/

CE

引进全自动化流水线

100万

3个月

ABCDE

方案

成本

工期

解决的问题

引进德国最新钻孔工具

30万

1个月

ABD

升级钻机的计算程序

5万

10天

AD

提高钻孔工具保养次数

20万

/

BE

使用最新的生产板

10万

/

CE

引进全自动化流水线

100万

3个月

ABCDE

备注:本文中解决问题的定义是能解决98%以上的问题。

好了,最终这个LGD就完整了。

我们回到客户关心的三维度,大家首先看“分析思维”,计算过程是:

1. 得出每种问题的总耗时(发生次数*返工所需工时)

2. 把总耗时除以成本,得出效果最好的方法

3. 把工期纳入考虑,作为一个系数,可以是算作某个成本(大家计算一下,我在最后公布答案)

如果不计入最后一步,这仅仅是一道初中计算题,但是考虑到我们这道题目涉及众多的概念,中间还有很多文字(我便于浏览,省略了这部分),是有点难度的。而且还有无效概念(比如钻孔出现问题的名词解释)和陷阱(比如是否考虑工期,比如最后一个大而全的方案),所以超过了初中生难度,接近高中生难度。

这是分析思维,再来看“概念思维”。我们分为三层展开:第一层“钻孔”,第二层“钻孔发生问题”,第三层“钻孔解决方案”,逐层递进,逐层逼近真相。其实还有一层,就是最开始的PCB生产流程。

最后看“过程中对品质的关注”,过程参数提到了两次,第一次是“钻孔发生问题”有两种方式定义,分别是发生次数和返工所需工时;第二次是解决方案的定义,分别是“成本”、“工期”和“解决的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补充提问环节问学生,你觉得有哪些参数是你可以补充的。

大家看我们整个设计的思路,实际上是由“具象”-“抽象”-“具象”,由“客户具体要求”,到我的思考“工科题型-计算-概念-参数”,到“钻孔-钻孔发生问题-钻孔解决方案”,这是一条明线,同时还有另外一条暗线“计算总耗时-评估解决方案-给出解决方案”,这两条线同时存在。总体上,这是个放开-聚焦-放开的过程。几乎所有的评鉴中心设计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无论它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商业计划书”(案例分析的变种)。而设计过程中,通过陷阱和无效概念的设置,包括最后补充提问的设计,可以适当调节难度。

好了,这个案例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大家肯定很关心客户实施的结果。客户实施下来,反映是这个案例“偏难”,不少学生估计还没有摸到它的逻辑路径(暗线),也就是我认为的“高中生水平”。这不禁让我汗颜,深深地为学生的质量担心。后期通过沟通,我们减少了文字数量,便于学生搜索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