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趣说: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很 多 父 母习惯无条件地 为孩子清扫成长中的一切障 碍,以为他们给予的就是孩子想要的。但 接触过 大量 真实 案例的 中学心理 辅导 老 师 小鸡和琛 却 告诉我们,现实中 这 样的 爱往往让孩子难以接受 。

爱需要边界,成熟的 爱 还意味着分离。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去经受成长的洗礼,面对人生的变化和困难,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这或许是 父母给予孩子成长最 重要的礼物。

1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最近,电视剧《小欢喜》热播,剧中小陶虹饰演的母亲对女儿说:

“你是我女儿,你是我最重要的人,咱俩的人生理想应该一样的呀,我们不是说好了吗?”

这段话引起网友广泛讨论,有人表示理解,这本是母爱的体现;有人却表示窒息到想哭;有人说“就像在自己家装了监控拍的”;也有网友一针见血“每个人都该是独立个体,拥有独立原则和灵魂”。

我们虽不忍责备母爱,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份爱太过沉重。母亲试图用爱包装自己的人生理想,然后压在女儿身上,否则就会表露出强烈的焦虑和无助。女儿若想获得平和的爱,就不得不承担母亲的生命,为实现母亲的理想而努力,与母亲成为共生体。

这类例子数不胜数。

我曾遇到位高三学生,父母为她确定了考哪所大学,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买房,高考后就考驾照然后买什么车……

一切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多么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完全不需要靠996来挣钱养活自己。 但高考前她找到我,形容到:

“我好像父母养的一条宠物狗啊”。

这样的爱之所以让孩子难以接受,终究都是一个问题:我希望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咨询室里常听见父母抱怨:“我和他爸爸(妈妈)全心身投入他了,他还不听话,怎么这么不懂事?”。

通常我会问一句:“咦,懂事是什么意思呀?”,最终总会得出一个结果“我需要他顺从我”。

但这似乎更像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或者说,对孩子的关注更像是娇惯而不是爱。于是有了以下很多常见的矛盾:

孩子并不是不想学习,只是没在父母规定时间内学习。

孩子喜欢历史想选文科,但父母认为该选理科容易找工作。

孩子想去外省上大学,但父母觉得应该为了留在本省积累人脉……

父母拼命需要与孩子保持依恋关系,孩子却迫切地想自己做主。

为孩子扫清成长中的障碍、提供最高品质的环境固然是好事,但对孩子成熟 的爱还意味着分离,让孩子成为完整的、独立的个体。

有个常见的现象:考差之后,有的孩子第一反应是对不起父母,而有的孩子首先会遗憾自己付出的那么多努力。

两种不同的态度藏着两类不同父母。

第一种孩子将父母作为成长的动力,仿佛自己的失败会导致爱的 缺失。 于是父母成为了极大的压力源,彼此的生命紧紧纠缠,孩子的成长便变成了为父母而努力的被动行为。

而第二种孩子,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这儿,更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发展出主动成长的态度,更愿意为自己负责。

那么,父母是如何在生涯发展中与孩子分离的?

2

尊重你是独立的

有位学生给母亲的信里写到:

“妈妈,没关系的,我理解您。因为您也是第一次做母亲。”

母亲看完这句话就在咨询室里落泪了,感慨孩子比她想象的成熟太多。

你瞧,孩子已经告诉我们了,分离意味着尊重他本来的面目。 当然,这并没有提倡不管不顾的放养,而是提倡在理解中达成共识:

希望孩子能为了自己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为了父母。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沟通”这个词。 我们绝大部分态度都是在沟通中传递的,“我尊重你是独立的”也不例外。

争吵或冷战时,父母常委屈说“我是为他好”。但如果我们尝试梳理一下,便会有新的发现:无论孩子有什么观点,父母表达的都只有“我”。潜在意思是:你应该和我秉持同样的观点,所以我不需要再了解你的想法。于是沟通变成了父母自顾自的发言,并没有真的去理解孩子。

倾听是表示“尊重你是独立的”态度最重要的方法。为了倾听孩子,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专注地理解他的处境,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

正如母亲说“你为什么不听话”,其实是想说“我希望被你需要”一样。孩子说“我想考艺术类”,可能只是想表达“我对考上一本线信心不足”。

如果能在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到孩子的真实感受,个体独立性自然就得到了尊重。 孩子是否能很好感知并接受父母的爱,并不完全在于父母的爱是否足够多,而更在父母于是否意识到: 我的爱是一种尊重,尊重孩子是独立个体。

3

培养孩子的心理资本

导演 饺子是华西医学院高材生,父母也都在医院工作,成为医生本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就在大三的时候,一个同学偶然介绍了一款动画软件,说可以做出很棒的画面。 饺子便买了很多资料学习,一发不可收拾,直至今日创作出被誉为国产动漫希望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人的发展是动态、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过程,生活也是复杂且不可准确预测的。

正如饺子偶然接触了动画软件一样,当你理性地分析完所有因素并做好完美决策后,不可预期的因素可能会将原决策完全推翻,走上另一条不相干的路。既然变化是常态,那么适应变化也就需要成为基本素养了。

“如果靠自己的爱好能赚钱养活自己,当然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谈到刚入行时的苦难时,饺子唏嘘不已。 但正是这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和学医的特殊经历,让饺子养成了严谨的逻辑,使得《哪吒》避开了很多国产动漫的雷区,成功狙击了观众的心。 也正是因为他磨练出来的耐性和死磕到底的精神,让自己从一个普通医学生成为了国产动漫的新贵导演。

他一人身兼多职,从剧本到制作,从美工到特效,导演饺子担任多项职位,片中混元珠一角,便由导演惊喜配音。

这段描述或许可以剖析饺子适应生涯转变的心理品质:对动画的热情、克服困难的坚持、缜密的思维和洞察力、优秀的审美、团队协作等,以及丰富的技能:美工、配音、导演等都一一胜任。

这些品质和能力的发展,父母功不可没。

从孩子诞生那一刹那的恐惧开始,母爱就承担着给与满足的意义。温暖的怀抱、能吃饱的乳汁等,无不向孩子表达着“妈妈爱你”。绝大部分孩子能在母亲这感受到绝对的安全和保护,体验到被爱的滋味,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弗洛姆(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总结说:

“母爱是无条件的,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我只需 要是母亲的孩子。 ”

当孩子开始认识世界,父亲的角色便愈发重要起来。不同于母爱的无条件性,父爱更像是适应起起伏伏的人生和学习社会法则的启蒙之路,指导孩子正确面对种种规则和障碍,正视困难。于是,孩子在父爱给予宽容耐心的成长过程中学习自信、责任、思维等品质,以更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

孩子感受到父母成熟的爱,从无条件的获得到主动适应社会,是孩子心理资本不断综合完善的过程,即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的发展 。

很多研究也表明,心理资本对个人行为和幸福感的提升有极大作用。

生涯发展难免会有很多计划外的事情出现,小到很想要的玩具卖光了,大到洪水地震带走一个个鲜活生命。

作为积极心理资源,心理资本让孩子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能更积极主动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孩子用更包容开放的心态迎接每一个生活事件。

因此,引导孩子在成就感中培养自信,鼓励孩子通过克服困难发展希望,引导孩子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下持之以恒增强韧性,帮助孩子在事件积极归因中学会乐观。

完善的心理资本也是父母为孩子生涯发展给予的更重要的礼物。正是 这些心理资本将提高孩子在生涯发展中的适应性,使他们有能力面对生涯中的变化和困难,从而体验到生命的迷人。

辛波斯卡在《我何其幸运》的结尾里说到:“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但如果要再加上一句,希望孩子能自信地写下“我已经准备好为未来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