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趣说:

有时候难免羡慕一些家境好的人,他们似乎一出生就赢了,一出生就可以“拼爹”了,父母的背景、父母的资源足够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路上顺风顺水,所以常常有人笑言“拼爹一时爽,一直拼爹一直爽”。

可是,拼爹一定是好事吗? 怎么样的“拼爹”才是我们的教育真正推崇的? 而真正的“拼爹”拼的是什么?

作者: 小鸡和琛

前些日子,一篇关于北京人大附中和毛坦厂中学的文章刷遍网络。当毛坦厂中学的学生正在挑灯夜战刷题海时,北京人大附中的孩子却忙着刷各类国际大奖,往来于各种社会实践。于是大家纷纷感叹,“拼爹时代已然到来”。

然而,有爹可拼一定是件好事吗?

1

爱不了的金饭碗

外人对小关的印象是这样的:父母都在路桥工程行业,一个是当地有名的工程师,一个是某单位领导,两人的工作和社会地位为小关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小关也不负期望,不仅成绩优秀,还有画漫画的特长。从某211理工院校的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后,他在父母的加持下进入了某待遇不错的单位工作,从此过着顺风顺水的金饭碗生活……

而事实上,小关的成长是:高考填志愿时,小关很想学设计类相关的专业,但父母坚信有家里帮助才能未来可期,强行让小关填报了交通工程专业。

这个专业对小关来说很痛苦并难以适应。 大学四年间,喜欢的漫画在纠结与混日子中被割弃,被安排的人生也磨灭了他选修设计相关课程的激情,最后在挂科补考的循环里勉强毕业。 哪怕是在捧住“金饭碗“时,难挨和浑浑噩噩依然是他每日状态的主旋律。

一年后,实在受不了了的小关凭着一点绘图基础换了份室内装修的工作,并租了间房独自居住。但跨专业的难度超出想象,看着周围的朋友纷纷立业成家,再次陷入职业发展瓶颈的他用“丢人”描述了离职……

作为小关的朋友,我们纷纷表示鼓励和支持。但小关自嘲式的“我无所谓”,总让人有些惋惜。 中学时代的他真真一派“少年挥斥方遒”的模样,而今却向现状妥协,像极了那只被塞利格曼电击到没脾气的实验小狗,索性放弃努力。

2

为什么拼爹也会失败

可是,在这个“拼爹时代”,赢在起跑线的小关为什么在职场中会有如此表现?与“拼爹”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过度教养”。指父母对孩子未来的个人成就有着严格的要求,过度卷入孩子生活的现象。

而对孩子过度教养的父母则被形象地称为“直升机父母”及升级版“割草机父母”,他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毅然担当起儿女的终生保姆和人生规划师,为了孩子的成功,会随时赶在孩子前面,像割草机清除杂草,帮助他们扫清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这样的父母们,会在孩子当清洁值周生时去学校帮忙打扫卫生;会担心青春期的孩子早恋学坏,便不仅关注自己孩子的成绩,甚至对孩子朋友的成绩和家庭背景都一一调查;甚至上了大学也要陪读,甚至陪着面试找工作……

这些,与小关父母如出一辙,仿佛孩子离了父母就生活不能自理,生怕孩子经历任何波折。

然而事与愿违,当割草机父母不惜一切努力为孩子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让“小关们”只需要像影子一样紧紧亦步亦趋时,却忘了“若光源在前方,则影子一定在人身后”的朴素道理。

幸福是那光源,而父母一直阻挡着孩子看见前方有光。

3

拼爹其实在拼什么

在上海崇明中学的高三誓师大会中,黄渤等人用六个关于家庭条件的问题将学生的起跑线以肉眼可见的方式拉开巨大差异:有的孩子已然走向操场另一端,有的孩子还在原点。

而当起跑枪打响,所有同学都奋力冲向终点时,有落后的孩子冲上来,也有领先的孩子逐渐落后,奔跑的序位随着终点的靠近而不断变换和重构,拼爹竟变成了孩子奔跑速度的比拼。

最终,胜利属于那个站在起跑线最前方,并且跑得最快的孩子。

那么,“拼爹”究竟在拼什么?

父母总是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爱。诚然,良好的物质基础可以给孩子更优渥的学习环境,读实力更强劲的学校,穿更舒服好看的衣服,游览更丰富的地域……

但一味“砸钱”父母们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培养独立人格。 他们总喜欢干预子女的一切重大人生选择。于是,优渥的学习环境并没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好看的衣服并没有让孩子形成高级的审美,甚至丰富的旅游经历也并没有转换为孩子开阔的视野和人生经验……

这样的拼爹,失败便在所难免。

孩子始终要长大,这意味着孩子终究要从小跟班、小影子成长为独立的人,终究要独自面对生活,也将成为父母。潋滟繁复的社会总会给孩子带去无可预设的麻烦和障碍。当父母老去无法再为孩子遮风挡雨时,孩子还是要独立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复杂问题。

这时,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感、自信心、积极乐观、强大的学习力等优秀品质便将成为孩子终生的金钟罩铁布衫,保护孩子能勇敢地一往无前。

家里有资源,当然是好事。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早就一语惊人,直接点明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给自己带来了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正因为如此,父母更需要对孩子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重视孩子的兴趣能力等综合情况,减少家庭条件给孩子带来的盲目约束,将优渥的家庭资源变成孩子自身实力而不是束缚。否则,家里有“矿”也可能变成坏事一桩。

其实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孩子都要从小慢慢学会自己思考问题,自己作出选择。因为,孩子是独立的,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灵魂的形成。

最后,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论孩子》这首诗与大家共享。

《论孩子》

——纪伯伦(冰心译)

你们的孩子,

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

也爱那静止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