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的职业测验有很多,能力的,性格的,兴趣的,价值观的,甚至还有星座八卦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让你眼花缭乱。比较经典的就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还有职业锚、职业价值观测试。再加上什么PDP了,九型人格,色彩测评,还有房树人测评等等。

要是你不在这个领域工作,还会把一些换了名字的测验以为是新出的。并且各种新的测验也确实在不断涌现,我也算是个业内人士了,经常也有周围的人说起某个测验,我也不太熟悉。

虽然不熟悉所有的测验,但是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那些市面上的职业测验到底准不准? ” 基本上我给的答案都是:不准。

哈哈,为什么呢?我来说说理由哈。

首先, 国内大部分的职业测验都是从国外学来的,存在一个需要本土化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里面就列举了很多活动,问你是否喜欢。喜欢就打对勾,不喜欢就打叉叉。但是这些活动可能是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而中国人从来不玩或者玩得很少。

比如,驾驶和修理汽车是非常典型R类的活动,也会出现在测量题目里面。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汽车远没有那么普及,尤其是早些年。到现在根据我的观察,大家修车也是去4S店,我们中国人比较少在家里放着各种修理工具,房子不够大,没条件啊。我们更多的修理活动可能是修自行车,修灯,修马桶(好吧,共享单车来了,大家也不修自行车了)

对了,说起这个R类的活动,我还想说,我们中国的女红,纺织刺绣缝纫编织等技术活儿其实也是R类活动,但是并没有出现在测验中,因为测验的开发者生活中这些活动很少啊。这就造成一个局面,女生往往在测验中R的得分比较低。但是实际上很多女生的分数并不应该那么低的。

继续说本土化的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量表在国内并不适用,那为什么不赶紧修订一个准确的呢?

当然可以,也是我们大家的努力方向。但是 这是个巨大的工程。

还拿霍兰德测验说事儿吧。想要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修订个标准的霍兰德测验实在太难了,城里人玩的东西和乡下人玩的东西差距很大,东部沿海地区人们玩的东西和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人们玩的东西差距也很大。

想想这个复杂程度就知道,如果当初是在北上广深取样的(因为研究者们基本上聚集在这样的一线城市,身在象牙塔),拿到云南广西的八线乡镇,甚至可能出现题目都看不懂的问题。(旁白一下:听说你们城里人玩什么高尔夫,好好的地不用来种庄稼,却是跑去晒太阳,简直是傻)

其次, 常模数据的积累需要时间。

很多测验的分数本身其实并没有任何价值,而是需要把这个分数跟别人比较才有意义。就像小明考了58分,回家遭到老爸一顿打,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有可能就是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大家都不及格,相比而言,小明还是考得好的。这顿揍白挨了。

那问题就来了, 我们新开发一个测验,需要积累足够多的“全班数据”(专业术语叫做常模)用来做背景比较,而这个用来做背景的数据抽样要比较严格才可以。 不能研发的时候,只抽取了北上广深的高级白领做标准。那效果就像每年全国平均工资的调研数据一出来,大部分人都感觉自己的工资拖了全国人民的后腿(哈哈,至少我是)。

照顾到各种性别、年龄、阶层、行业等维度的抽样方案实在是不好做出来。即使做出来,积累完备的数据也需要时间。从这个角度上而言, 一个新机构推出的新测验,是有待时间检验的。

而目前国内的情况是,很多机构因为市场的需求研发了一个测验,匆忙之中就上线了。对于测验的“准确性”并没有做深入的研究。虽然这些测验看上去是那么回事,也能够出个好几页的报告,挺唬人的,但是专业程度只有研发者自己知道啊。

更别说,有很多娱乐版的测验基本上就是在跟大家开玩笑,前阵子流行的左脑和右脑的测试,还真是有人好奇心比较重,重复做了两遍,自己提交的答案是一样的,拿到的结果却是完全不同。随机出结果的事情就这样被发现了。

第三, 测验的分数需要详尽的解释说明,不能只凭软件给你的分数来理解,否则有可能跑偏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MBTI测验是常见的一个职业测验,内向和外向就是这个测验的一个重要维度,做完这个测验,你首先就会得到自己内向和外向的分数。因为内向和外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描述人的一个词,所以我们老百姓都认为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非常到位。其实不然。

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不对啊,某某人怎么可能是内向的呢?他是个超级能说的人。”这个提问者就把外向与“能说”划了等号。认为能说的人都是外向的。

其实内外向的真正含义是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包括外在的人,物和环境等,而内向的人则较为关注自我的,主观的内部心理状况,包括内心情感、思想等。

确实是很多特能说的人是外向的,但不是内向的人就一定不擅长演说。有很多内向的人还是演讲家,比如俞敏洪就说自己是内向的。

这种误解的场景特别容易发生在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上。我问过学生他们对于好几个同事内向和外向的判断,学生们基本上都认为所有老师都是外向的,因为老师跟学生的接触都是在发挥他们外向的功能啊。至于老师下课之后是个宅男还是安静的女子,这些都是学生不了解的。

甚至还有男生在MBTI的T/F维度上的测验结果是F(情感型),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是个男生,这么情绪化,婆婆妈妈是不是不好啊?以后要改改吗?”我的个天,这个理解,我沫星子乱飞讲了半天,就差溅落到你的手机屏上了吧。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带来的测验“不准”的问题。

比如 测验版本太老了,曝光度太高,可能带来弗林效应。

又比如 测验的理论框架可能不十分适合中国人 ,所以才有大五人格测验在中国被修订成大七。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职业测验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下决心再也不做了呢?哈哈,我说“不准”的时候,基本上是为了勾起大家的好奇心。

下一句大家肯定问,为什么?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趁机普及一下刚才讲过的职业测验的知识啦。

当然,测验还是有它的重要作用的,不然搞心理测量的专家们用武之地何在呢。

所以,如何在职业测验使用中,规避掉一些可能的坑,我们下次来讲!

图〡来源于网络

排版〡sunnhe

作者简介

高高,高校心理学教师,专注于生涯辅导。喜欢看书和写作但是经常歇着,偶尔有点小灵感。很大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把一个自己原来也不甚明白的东西学会了,然后给别人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