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问我智力属于能力素质吗?我当即愣了愣,后来查了一下文献。智力(IQ)和能力模型还是非常有渊源的。早在美国外交官员最早是用IQ来选拔的,后来麦克利兰是第一位挑战智力测验之价值的人,并质疑使用IQ测验的结果来预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麦克利兰观察到,一个人的工作绩效虽然会受到智力的影响,但其他个人特征,例如动机与个人形象,同样会影响个人在职务角色及其他生活角色上的表现。

后来,麦克利兰就决定用competency作为美国外交官员的选拔标准。那么,有别于智力的competency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广为人知的定义是,使一个员工达成有效或优越的职务绩效的个人基本特质(包括动机、特性、技能、个人形象、社会角色、知识等)。这个定义其实是相当广泛的——我们知道能力模型有个知名的冰山理论,而冰山理论强调competency不包括知识和技能。

competency的定义

冰山模型

那么,competency到底是否包括知识和技能,在一篇针对会计专业的能力模型测评的文章中,其实是众说纷纭的。请参考下图

competency definition,来自参考文献2

我们会看到会有认为competency是基于结果的,也有认为也需要包括知识;有认为competency是只包括技能的,也有认为需要包括个性的;有认为需要只包括可评估的能力的,也有认为需要包括隐藏的能力。

就算是关于智力,也有人认为competency需要包括的。Mclagen在1990年认为对品质成果的产生主要有五类才能,其中三类属于技巧或能力类别:体力、人际与人心、认知流程,另外两类是属于知识类别:广义的企业/产业知识以及专家知识。这里面的认知流程,可以认为同智力有关联。

所以我们在看能力模型的时候,应该看到能力模型也是分为好多个派别的,以往我们看的比较多的是麦克利兰对能力模型的解释,实际上,还有Boyatzis(1982,参考能力模型的历史),还有Zemke(1982),还有Mclagan(1990),只不过麦克利兰是最早提出的。

知识的潮流

进一步来讲,我们会看到,西方心理学界,对于X——绩效之间的关联,实际上是走了一条这样的路线,从个性(很早,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智商(德国施太伦,1900)——能力(麦克利兰,1976)——情商(丹尼尔,1995)。每当有新的概念出现时,便有如克里斯滕森的颠覆式创新所示,旧的迅速被新的替代,同时旧的概念也被新的吸收,从而换了一副面目出现。然而,若干年后,是不是旧的概念又会出现,这个不得而知。

所以,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学术也讲潮流。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不断地对能力素质的概念和应用进行验证和质疑,一方面我们在改良能力模型,一方面我们也在突破能力模型的概念边界。这就像进化论中阐述的:在他们看来,物种间的关系在于在概念领域内表现这种关系的内在理念。黑格尔说:“变化只能归之于理念本身,因为只有理念才在进化。……把从一个天然的形式和领域到一个更高的形式和领域的变化,看做是外部的与实际的产物,那是一个蠢笨的念头。”

参考文献

1. 绩效跃进——才能评鉴法的极致运用 杜柏伊斯

2.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assessment for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a critical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