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决定人类这个物种是否有未来的,是两类科学:外太空科学和脑科学。前者为人类寻找更多的资源,后者则开发人类已有的潜能。与此同时,这两大科学都还处于幼年期,甚至可以说是孩子婴儿期。

也正因如此,随着科学(特别是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对大脑的研究不断深入,前人的结论总是不断被推翻。

1 左右脑的划分

关于大脑,妇孺皆知的,应该是左右脑的区分:左半脑是理性思维、逻辑和线性思考的源泉,而右半脑是情感、创新和想象的摇篮。相信你听说过:理性的左脑 - 感性的右脑,逻辑的左脑 - 直觉的右脑,科学的左脑 - 艺术的右脑,等等。百度百科则有更为详细的描述,比如: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

一种理论之流行,一般有其科学之基础。上个世纪 60 年代,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 Roger Wolcott Sperry , 1913 — 1994 )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 1971 年《生活》杂志发表大脑插图系列,引发公众关注。 1981 年斯佩里因割裂脑研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此左右脑二分法大肆流行,并随之出现了各种开发左右脑的教育产业。

斯佩里的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 10 亿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其实斯佩里研究的是被切成两半的病人大脑,而关于实际正常人的大脑,斯佩里在《神经心理学》的一篇论文中发出警告“总的来说,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左右半脑认知方式的巨大差异是一种很容易就会失控的观点……在正常的完整大脑中,两个半球往往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合作,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并不是说一半大脑是“逻辑的、分析的”而另一半大脑是“直觉的、富有创造力的”,而是这些复杂功能都由两半大脑经过多层互动合作完成。两个半脑在逻辑和直觉思维、在分析和创造性思维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个半脑绝对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共同协作。

但为什么左右脑的故事大肆流行?这似乎符合一个有趣的传播学规律:任何深刻的理论知识,一旦在大众中流行开来,必然变味,充满谬误。从进化论到相对论,再到量子理论中的测不准原理,都如此。

在《上脑和下脑》一书中,斯蒂芬·科斯林认为,答案可能在于我们是为了理解和永恒叙说人类经验的本能追求。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似乎天生就会尝试去阐明我们遭遇的意义,即使这些遭遇和大脑一样复杂。我们为了简化理解复杂,从而创造了故事。

2 三层大脑的划分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 Paul MacLean )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人的大脑分为三个层次。按照形成时间分层分布,即较早的旧脑层位于下部,后形成的新脑层位于上部。

麦克莱恩把第一层脑称作爬虫类脑,也称本能脑,是最原始的大脑。本能脑位于脊柱顶端,掌管个体生成问题,主要功能是保证身体的安全。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本能脑就被激活,自动做出战斗、逃跑或静止的反应。

麦克莱恩把第二层脑称作哺乳动物类脑,也称情绪脑。这部分大脑是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杏仁核,这是一个比爬虫类脑更高级的结构组织,对外界危险的警惕性更高。杏仁核连接着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协调人类最基本的——战斗 - 逃跑 - 僵化反应,保护我们免受伤害。杏仁核可不经思考自动激活。比如你刚出门,突然看见草地上有什么东西,样子很像蛇,你肯定吓得立刻往回跑。可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根浇水的软管。这时你放松下来,笑了笑自己刚才的傻样,然后又该干什么去干什么了。情绪会将过去学到的东西与当下体会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但不会想将来和长远的后果。

情绪脑跟本能脑共同连接身体意识和情绪意识,提供主动记忆和当下意识。本能脑关注的是个体,情绪脑最关注的是群体、家庭或不良的生存。

第三层脑,即最高级的大脑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大脑皮层,也称认知脑。这是大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整个脑体积的 5/6 。人的思维活动发生在这一区域, 由丰富的神经细胞构成,连接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与许多大型神经网络相连,使人类不同程度的思维活动得以进行。

在工作、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指定计划,完成各种各样的目标,这些都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我们有系统思考和全局观。这时就需要运用大脑皮层中的左脑或右脑系统的视觉想象能力。凭借大脑皮层的速度和处理能力,我们的大脑比只靠惯性情绪支配的大脑灵活 1000 倍。

3 全脑思维

将上述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的,是奈德·赫曼(Ned Herrmann)。1970年,赫曼任职GE的管理发展培训经理。主要工作就是为GE的主管群设计培训项目、增加及维持高生产力、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1978年,在GE的支持下,他结合罗杰•斯佩里(Roger Sperry),保罗•麦克莱恩(Paul Maclean),约瑟夫•伯根(Joseph Bogen)和迈克尔•葛萨纳嘉(Michael Gazzanaga)等人的理论,发展出HBDI问卷(Herrmann Brain Dominance Instrument),用以测评人的大脑思维偏好。并且很快的发展出全球至今仍沿用的全脑模型(Whole Brain Thinking)。这个研究的结果最后出现在赫曼的《全脑优势》一书中。

在赫曼的模型中,A为左脑+大脑皮层,B为左脑+边缘系统,C为右脑+边缘系统,D为右脑+大脑皮层。

A 象限 的人,喜欢作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时候,很可能是以步骤井然的方式,着重以事实、数字、统计,以及其它具体可见的事务为基础来进行。这象限的作风讲究逻辑、分析、理性;适合做可行性研究、批判式评估,以及任何需要严谨、专注探索的工作。你处理财务、明确、数字性、技术事务,便是用这象限的模式。A象限偏内向者表现为安静、严肃和非常专注,偏外向者好辩、通常都很有趣,动机强。

B 象限 的秩序,主要在实行和程序的层面。对这象限有强烈偏好的人,天生就爱组织,很可靠,效率高,有秩序,有纪律。做事时往往要先分先后;再以有系统、有次序的方式,按部就班去处理。这象限的人很注重逻辑的限度,讲究方法,非常注意细节。这象限的特长在作业规划以及方案、计划的实施,管理和维护之类的工作,同样可以处理好。这象限的特色是审慎、控制、内敛。B象限偏内向者表现为自制,一直在做事,通常不太张扬;偏外向者支配欲强,善于组织人、事。

C 象限 的人对情绪、气氛、态度、能量等事,十分敏感,感受力特强。容易很吸引别人注意,也善于表达自己。这象限的特色是人际技巧高明,善于察觉别人的感觉,易于沟通,教学/训练或是领导方面的能力,可能也蛮好的。有强烈C象限偏好的人,可能会特别敏感,特别情绪化。C象限偏内向者表现为以写作或非口语的方法表达自己,默默关怀型;偏外向者健谈,喜欢把大群人拉在一起,好分享。

若有D象限的强烈偏好,往往会以同步的方式,同时处理数种心智输入,很快便可以建立健全其间的关系,也很能接受抽象概念。解决问题时,会用综观整体的方式作开始,同步评估问题的各个面向,在心里作拼图,然后以顿悟而非审慎研究的方式得出结论。这象限的人爱作水平思考,特别容易激发很有想象力、很新颖的原创想法。会特别喜欢积极的变化,偏爱冒险、实验,走危险的路。D象限偏内向者表现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的事,独行侠;偏外向者不停在想事情,爱和人做试验,爱玩。

4 哪里错了

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说得很有道理啊!依据这些理论开发的课程、工具,对我们的生活也很有帮助啊。

哪里错了?

他们错在:信息不全,(以及随之而来的)解读有误。如同你看到的乳沟,可能是别人的屁股,或者肌肉男的胳膊。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对大脑了解得更多了。因此,我们可以用新的科学来替代旧的科学。

不过,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虽然 OUT 了,但不是完全错误,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只不过是不要迷信它而已。而麦克莱恩的三层大脑的划分,也还是很有用的。

那么,最新的理论是什么呢?服务生王昌国将会带你学习《上脑和下脑》,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