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事情总是会被情绪牵着走;

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的理解ABC情感模型将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A✖B=C

A代表的是事件或困境,B代表信念,也就是对事件的看法,C代表你的情绪。

比如:早上去上班的路上,有一个人一不小心把一杯豆浆洒在我的身上,我对此非常的愤怒,恨不得骂对方一顿。

对于这件事,你是不是觉得,愤怒的情绪是来自豆浆洒在我身上这件事,也就是ABC模型中的A?

如果他没有把豆浆洒在我身上,我就不会生气?

这听起来貌似是这个样子的。

然而其实不是这样,情绪不是来自A,而是来自B,是来自于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的非理性的信念觉着豆浆洒在我的身上是不可以接受的,导致了我的情绪很愤怒。

A(事件)其实是一个定量,也就是说影响C(情绪)的根本关键在于你B(对这件事的看法);

B的非理性信念越强大,那么相应的引发的情绪则会越激烈。

情绪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开心的情绪让我们生活很愉快,很幸福;而坏的情绪使我们的生活一团糟。

如果要跳出情绪对于我们的困扰,通过ABC模型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事件A,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就是(B)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通过改变B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改善C。

所以情绪本身是不能被管理的,我们能够管理的是我们的信念,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

当我们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否还会生气?

父母教育孩子,孩子成绩不好就很生气,然后又是不给玩手机,又是请家教。

这就是在试图通过改变A来改变C,只要孩子成绩好了我就不生气了。

但是,有的父母就不看重孩子的成绩啊,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的人格教育,心智教育。在学校考多少分不重要,只要能顺利毕业就可以了。

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观念。

或者也可以去改变孩子的观念。孩子不好好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在他的观念中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就是受累,是被爸妈逼的,是被老师逼的。

而请再多的家教,只要观念没转变,孩子就是学不好,成绩就是上不来。

只有观念转变,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了为什么而学,才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变得爱学习。

我觉着这是和我们经常所说的钥匙一定不在锁头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导致某一结果的出现,问题一定不在事件本身。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B呢?

办法就是:

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这就离不开学习,要不断的学习,通过学习接触更优秀的思想,经常给自己的大脑杀毒,实时更新自己的操作系统。

电脑、手机每隔几个月都要更新系统,你想想看自己从学校毕业后有多久没有接触新知,有多久没有更新过系统了。

经过审视的人生,你才能更好的把控。

用脑子里面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冲刷掉我们非理性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