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决定了其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思维方式的印痕,既有着其科学、实证思维的理性光辉,但也有着其宏观思维上的不足和实证思维的局促性。

纵观自1879年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以来的西方心理学理论,找不到一个能够真正阐释清楚全部心理现象的系统性的完整理论。尽管很多理论家一直在试图完整的阐释心理现象,但你会发现,所有的理论家都会陷入一个对某一心理现象的局部研究与阐释的境地,尽管各种理论统合起来,实际上已经可以系统地解释心理现象的整个存在,但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个各种理论相互争执形成不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理论的现实。

这么说,也许有人会不认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大主要理论都涉及了那些心理现象。冯特和他的弟子铁钦纳的理论,主要局限于实验室对知觉的研究,其理论体系距离系统性完整阐释全部心理现象距离甚远,是自不必说的了,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仅仅局限于对行为现象和认知现象的局部阐释,是显而易见的,除了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托尔曼的心理学思想可以看到一些系统性的努力的痕迹外,其他各种主要的理论从系统的整体性上看,大体与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相似,而新近几十年正在蓬勃发展的进化心理学也是试图向系统性的整体理论方向努力。然而,当我们仔细去审视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进化心理学和托尔曼的理论思想时,很快就会发现,相对于全部心理存在而言,这些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依然是残缺不全的,无法真正系统、完整地解释整个心理存在的真相。

先说说精神分析。把弗洛伊德的传统精分和所谓的新精分的全部理论加在一起看,你会发现,其全部的内容讨论与试图解释的,主要是人的心理驱动力的部分、心理建构的部分现象、心理运动的部分现象和行为表达的部分现象,也就是说,精神分析虽然涉及了心理动力、建构、运动、行为等多个较为广泛的层面,看上去比较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但其实在表面的系统性、整体性之下,都是一种局部的、局限性的探讨,而且,这些探讨是仅仅停留在对现象的主观理解与并缺乏严谨的科学逻辑推演的层面,并未从生物学尤其是大脑的神经构造与运动的层面去寻求基本的客观依据,也就是并未从心理现象的本质——大脑的功能这一层面去探讨与研究。譬如,精分并未真正深入探讨人的心理动力系统到底有哪些、这些动力相互作用与作用机制,更没有探讨心理动力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动力,其实,精分只不过是在理论上假设了这些动力的存在,在没有充分的依据与论证的情况下,把理论上假设的动力当成客观的真实存在与基础的、全部的存在。这样的一种理论解释,显然是不符合科学的原则、不可能系统、完整地解释心理动力的客观真相的。实际上是对心理现象的一种主观理解与解释。对于任何一种事物现象,如果仅仅是凭主观理解与解释,是无法保障其理解与解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譬如人类早期对于自然现象都用神造来解释,正是这样一种解释,譬如生活中我们将一些生活现象用我们自己的主观理解与解释。精神分析,无论是弗洛伊德的所谓经典经典精神分析,还是其后的所谓新精神分析,都是这样的一种主观理解与解释。

再说说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其实是基于存在哲学的一种心理学观点。它建立在潜能假说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基础上。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有天赋机体智慧去实现自身一切需要满足、完成所谓自我实现的潜能的。这是人本主义的一种心理动力的理论假设。但这种假设并未从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机体智慧的客观依据与机制,以及这种机体智慧到底是什么样的,只能给人一种貌似如此、好像是这样的感觉,也就是说,好像这种假设似乎比较有道理,这种比较有道理的感觉,其实与世界是神造的这种假设好像比较有道理,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虽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现象的观察基础上,但其并未从生物学、大脑的结构、功能与神经机制的客观角度去探讨人为什么有那些需要,这些需要的生存机制是什么,也就是仅仅做了一个简单的现象学上的分类(其实,这种分类存在着较大的逻辑缺陷——见本公众号的另一篇文章——《老虎、馒头、马斯洛》)。人本主义不仅在心理动力理论上与需要理论上存在这样的缺陷,而且在心理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又是如何运动的,行为与心理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与关系,也未曾深入地展开来做理论上的论证与阐释,主要停留在部分的现象学上的描述和解释。整个理论系统,严重缺乏生物学、大脑构造与机能机制上的依据与论证。其解释,在理论来源的逻辑上,与哲学、生活的思考、宗教的理论来源逻辑上,如出一辙。所以,其对心理现象的理论解释,至多只能是一家之言,而非科学的结论。就其理论的系统性、整体性而言,远不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体系。

至于托尔曼的理论,其主体主要在试图将自冯特至他自己的时代所出现的各种理论加以整合与发挥,尤其是对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然而,他也未能突破时代与思维的局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理论,真正从生物学、大脑的客观视角,将心理动力、心理建构、心理结构、心理运动及行为现象,做一个清晰、客观的阐释。

新近几十年崛起的《进化心理学》,正在试图从生物学、大脑结构及机能机制的视角阐释心理现象。但过于偏重生物进化的视角解读心理现象,而未能深入到系统的大脑机制层面,由其是对心理建构、结构、运动规律及行为现象等方面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阐释。

多年来,西方心理学就发现了各种理论的局限性,提出了“整体论”的视角。然而,时至今日,在已经有了比较充实的生物学、脑科学以及各种心理学理论基础的今天,依然提不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地解释全部心理现象的理论。

纵观西方心理学历史,有专注于局部领域研究的,有深入到生物学、脑科学深层依据与机制研究的,有试图从整体上建构完整理论体系的,有试图将各种研究与理论进行整合的。然而,始终没能建构起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心理学理论。

这是为什么呢?

窃以为,这与西方思维的特点有关。西方思维注重实证的严谨性,注重用具体、准确、微观的客观依据解读客观现象。这样的好处在于可尽量减少主观臆想的谬误,使科学的发现更接近客观实际,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人类生活的实用方法,为现实的生活服务。这符合人类生存的现实法则。恰恰正是这样的一种思维,才有了心理学实证研究上的很多突破,才有现代西方心理学,使人类对心理现象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几千年的思辨与猜想的原地踏步走的境地。然而,在更大尺度、整体性、系统性上,就会显现其不足,容易陷入局部、强调局部,不那么容易将个别事物放在整体中加以联系,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看待局部,讲求实证,就不敢在证据尚不十足充分的情况下,用宏观的、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去寻求研究的突破,这就容易带来另一种弊病——在本可以突破的时候,迟滞不前。虽然在西方,宏观、整体、系统性的思维并不是不存在,然而正是因为注重实证的思维的制约,使得试图尝试整体、系统性的解读心理现象的理论,功亏一篑,如弗洛伊德。窃以为,这,可能就是西方心理学至今尚不能出现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理论的原因之一。

看来,想要得到一个整体、系统、科学的完整心理学理论体系,得结合东方整体思维与西方实证思维两者的长处,既不陷入东方整体思维容易天马行空的误区,又不落入西方具体实证思维局限性的曹咎。

期待着这样一个心理学理论诞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