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与母亲,或者喂养者的关系,就决定了我们一生中会持续存在的,对待所有亲密关系的态度。

怎样的早期经历,会让一个孩子觉得,人类世界是美好的,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婴儿期,婴儿与母亲的互动,与周围人群的互动,已经在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基调。无论是生母或者养母的爱,皆有益于婴儿的发展。当我们沐浴着母爱成长时,世界也闪闪发光。当母亲总是冷冷的,自顾不暇,世界也黑暗下来,母亲似乎成了恶魔。孩子此时便是忧伤的。

母婴关系决定了孩子成人后的许多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得到的母爱足够,成年后便会比其他孩子更自信。对一个家庭而言,并不在于物质条件或其他内容,只在于一家人的情感状况。多数在后来出问题的家庭,一般在早期的母婴关系里便呈现了一个大概的模样。

研究表明,母婴关系让婴儿一般呈现四种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混乱型。 安全型婴儿在成人后,会发展成为安全型依恋模式。回避型婴儿成人后,多数发展为冷漠型依恋模式。矛盾型婴儿在成人后,多数发展为迷恋型依恋模式。混乱型婴儿成人后,多数发展为未解决型依恋模式。

具备 安全型依恋模式 的成人,在亲密关系里具备“心智化”态度,对于自己的体验呈现反思性姿态。因此,在情感里具备超强的复原力。这样的“心智化”态度,显示了安静的觉知、觉察。

具备 冷漠型依恋模式 的成年人,在亲密关系里容易将自己的情绪体验度降到最低,甚至忽略,以此来对抗靠近的依赖与亲密的建立,因此,很难跟人建立真正亲近的亲密关系。他们的自我边界显得十分清晰,但也易因此感觉到有漂浮在世界以外,在冷眼看着这个世界。

具备 迷恋型依恋模式 的成年人,在亲密关系里容易竭力讨好对方,以此来获得关注及认可,从而紧紧抓住对方,使对方无法拥有自己的边界,因此,反而易对亲密关系造成困扰。

发展成为 未解决型依恋模式 的成年人,多数在未成年前遭遇过一些极度惊恐的事件,创伤因此被封存,但创伤并没有消失,反而会持续影响着本人。在亲密关系里易体验到被虐待、被忽视、以及丧失等。常会以解离的方式对待感觉到创伤的关系。在自我认知上很难发现自己的无法胜任与混乱。

如果能够在亲密关系里察觉自己的依恋类型,会十分有助于自己去建立一个“心智化”的情感态度, 在亲密关系里保持一定的反思性姿态 ,那么,你的固定的依恋模式也将发生改变,由不安全型依恋模式渐渐发展为安全型依恋模式。

我曾经说过,人最容易成长的关系,一定是亲密关系。 敢于直面亲密关系中的问题,敢于在亲密关系里保持反思与觉察,标志着一个人的“心智化”的成熟度。 心智化的程度,决定了你是否真正懂得自己和他人。因此,了解你的依恋模式,有助于了解你的亲密关系实际内核,也有助于你更迅速地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