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的全称是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行为特质动态衡量系统),它是一个用来衡量个人的行为特质、活力、动能、压力、精力及能量变动情况的系统。1978年由Samuel Houston博士,Dudley Solomon博士和Bruce Hubby博士这三位PDP研究机构创办人领导40余位行为科学家研发完成。

来自PDP

PDP在2006年左右进入中国,目前在国内的代理机构,有PDP China、倍得国际、尚贤进邦、深圳慧幸福等。从进入的时间上看,PDP比DISC要晚不少,而从代理的机构数量上看,我们在DISC的进取心一文中也说过,DISC的测评机构众多,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做了调整和改进。这也是和PDP的不同点之一,目前PDP的代理机构虽然众多,但是报告都是雷同的,很少有变化。这也是为什么PDP在版权争夺上比DISC激烈得多的原因,多家PDP认证机构都号称自己是“中国区具有PDP专业认证和授权的发证正式机构”。

PDP主要分为三个部分,Pro Scan,天赋特质诊断;Job Scan,岗位特质诊断;Team Scan团队特质诊断。

现在大家接触的主要是Pro Scan。如果我们仔细看PDP的话,会发现它和DISC非常接近,除了多了一个类型(变色龙)外,PDP的报告和DISC的报告区分度,就在于决策风格、工作与能量风格。尽管PDP在部分测评维度上,以及对于结果描述上同DISC有不同,然而其基本测试架构以及分析原理还是来自于DISC,由于希望突出与DISC的不同,反而让人觉得欲盖弥彰。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看PDP的出生的话,会发现在诸多认证的网页上都写着PDP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统计科学研究所与科罗拉多大学行为科学研究所共同发明的专利,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受到了DISC的影响,这从测评的维度上就可以看出:“支配”(DISC支配)、社交与表达(DISC影响)、行动耐心(DISC稳定)、精确(DISC谨慎)

PDP和DISC的异同

我们从几个点进行分析,来看看PDP和DISC的异同。

首先是三张表的名字。PDP三张表的名字分别是自然本我/天生本我,环境因素/角色扮演,外在呈现/他人眼中的我,这三张表其实对应DISC的自然风格,综合风格和适应风格。如果我们深入后台的话,会发现PDP的第二张表,就是第一和第三张表的综合,因此DISC的综合风格,无疑是更加准确而实在。PDP之所以用这些花俏的名字,就是为了把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呈现出来,其实和DISC没有不同。

来自PDP

接下来是PDP独有的能量,PDP在能量上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能量/工作风格,一个是能量水平。在能量风格上,PDP有三种能量/工作风格,分别是

T(Thrust)=强劲驱动力,强有力的,像火车头一样

A(Allegiance)=支持力,为系统提供支持

S(Stenacity)=坚韧力,坚定强韧

当T最高,且高于A一格以上时,受测者适合冲锋在前,适合主外

当A最高,且高于S一格以上时,受测者适合内部管理,主掌行政

当S最高的时候,受测者适合做战略和规划

当T、A、S均在一格内的时候,受测者的工作风格是总体管理,不分内外

然后是能量水平,这个维度比较好解释。能量高相当于一个人积极、充满活力。能量一共分为7级,能量越高说明状态越好。“能量”在PDP中的外延是非常模糊的,涉及到生理、心理以及物理的领域。譬如大家经常讲的精力管理,就涉及到体能、情绪、思想和精神。PDP报告中的能量到底是指思想和精神呢?还是四类都包括了?这里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启示和展望

PDP是作为一个人格测评研发的,然而它的测评范围远不止这些,包括人格特质、决策风格、能量形式。这就使PDP不再纯正,特别是能量形式这个玄乎的测评,它不是一个心理学指标,也不是一个知识、技能类指标,这让我们在冰山模型上几乎找不到它的位置。物理上衡量两个公理的有效性,是看哪个公理的假设更少;同样我们看哪个测评的效果更好,是看哪个测评更加聚焦,当然也存在Talent Q这样的测评,但是毕竟是少数。所以现在需要的是正本清源,让PDP重新回到轨道上。